“魏家琴記”木尺解開度量之謎 (2005-05-08)
發(fā)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南京日報
瀏覽:1543
造鄭和寶船對600年前寶船廠的工匠們來說是非常艱苦的工作,同時這項工作對精確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各部件的尺寸不一就會出現(xiàn)“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現(xiàn)象。明代工匠們是以怎樣的標準來度量他們建造的寶船呢?在此之前由于缺少實物印證,這個標準眾說紛紜??脊湃藛T非常希望能用一件當年造船的度量實物揭開這個謎團。在清理塘底的文物時,木槌、木刀、木夯、鐵斧、鐵鑿、鐵鋸……等造船工具不斷出現(xiàn)。每出現(xiàn)一件,考古人員的期望值就增加一分:如此眾多的造船工具留在作塘里,難道會獨獨沒有度量工具?
謎團 “魏家琴記”木尺刻度不等長
當作塘淤泥中突然出現(xiàn)一根細長的黑木片時,所有考古隊員都屏住了呼吸。慢慢剔去一面的淤泥,一個端正的漢字??“魏”出現(xiàn)在木片上,緊接著是“家”,然后是“琴”。繼續(xù)朝下,約兩個字的長度,出現(xiàn)了最后一個字“記”??“魏家琴記”!中國古代有太多的工匠用這種形式標注自己生產的商品或使用的工具。這個“魏家琴記”是什么呢?考古人員將黑木片翻轉過來,清去淤泥,木片一側顯出整齊的刻度來。毫無疑問,這是一把被使用過無數(shù)次的短尺!記者在市博看到了這把經(jīng)過了脫水保護的木尺(如圖)。它素面朝天,通體黝黑,正面被劃分為20份。正中央的刻度橫貫木尺,中間還被打上了“×”。在這個標記的左側10格每一格又被劃分成5小份。很顯然這個木尺采用的是和現(xiàn)代尺一樣的“十進制”。記者拿現(xiàn)代的尺去量,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些刻度之間并不是絕對等長,尺上20小格的長度在1.5?1.7厘米之間徘徊。那么這把“魏家琴記”木尺將帶來怎樣的歷史信息呢?
發(fā)現(xiàn) 木尺具有雙重功能
“因為是在當年造船的船塢現(xiàn)場出土,又和其他明代文物處于同一地層,所以可以認定這是一把寶船廠工匠在造船中使用的明尺?!眳⑴c考古的一位專家向記者介紹,當時所有人都非常興奮,晚上特地去喝了一頓酒,又獎給工人每人一包煙。經(jīng)過精確測量,這把木尺的長度是31.3厘米,合明代的1尺。它為當代人了解明代的度量制度,尤其是深入探索鄭和寶船的尺度提供了目前最為準確可靠的依據(jù)。依照這個標準換算,《明史》中記載的鄭和下西洋大號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的尺寸當為:長138.972米、寬56.34米。那么,木尺上尺度并不平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考古專家列出了兩種可能,一是,由于工匠自用,這把木尺制作得略微粗糙。二是,明代度量衡比較混亂,不要說官方尺和民間尺長度有所差異,就是官方尺中工部尺和兵部尺也有不同。這位工匠,把這些差異刻在同一把尺上,備隨時換算,因此這把尺可能具有測量和換算的雙重功能!
專家注解 寶船尺度有望得到精確答案
那么這把尺能否揭開寶船尺度之謎呢?記者采訪了在上海的海軍海洋測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理事、鄭和航海研究專家朱鑒秋先生?!斑@件文物真是太重要了!”朱先生仔細聽完記者的描述后激動地說。他告訴記者,明代各種文獻中記載的當時尺度大多有所差異,這些差異是由當時各地度量衡的不統(tǒng)一造成的。在當時造船業(yè)中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明代南京《龍江船廠志》中就曾有官家算料和民間算料(“料”指船的噸位)不同而需要換算的記載。由此推測當時造船時尺度也可能會遇到這些問題。這些差別,讓現(xiàn)在的學者在換算寶船尺度時也千差萬別,但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專家承認的尺度,是按照福建出土的一把雕花漆木尺的長度換算的,換算的比例是1明尺=28.3厘米。而按寶船廠的這把明尺換算,1明尺卻等于31.3厘米。由此將帶來更權威、更精確的大號寶船的尺度?!拔杭仪儆洝睅讉€漢字的出現(xiàn)讓考古人員激動不已,在后來的文物中,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文字,它們或是記方位、或是記尺寸、或是工匠私自留名,而其中一塊外形極似明代政府頒發(fā)的出入憑證??腰牌的文物引起了考古人員的關注,它的正面工整地刻著繁復的類似文字的花紋。這些花紋是什么字?考古人員能將它破譯嗎?